贵州一路一带电力集团

全国服务热线:
营销中心:0851-85912995
总部电话:0851-85912995
 

 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企业资讯 > 行业动态 > 行业动态

【电力分享】直流输电第一人”李立浧

发布时间:2019/07/09 作者:admin

编辑搜图

 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       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,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名誉院长、博士生导师。我国著名的电力专家、直流输电专家,被誉为“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”。

       他创造了中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多个第一:主持建成世界上第一个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;参加和组织建设我国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、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、第一条±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。近年来,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,在世界上首创“透明电网”发展理念。

编辑搜图

 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1 . 工程院院士李立浧       日暮黄昏,骤雨初歇,广州华灯初上,“不夜城”的一天进入下半场。鲜有人知道,这些点亮城市的能量,来自遥远的大西南;更少有人思考,它们如何穿越千山万水,点亮人们归家的路。从云南小湾、金安桥等水电站出发,它们搭乘数千公里“长途火车”,进入广东的千家万户,这是“西电东送”的日常。

       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腾飞,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用电量骤增,这些地区长期依赖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,环境问题日益凸显。摒弃煤炭,换用清洁能源来保障经济效率,成为必然之选。然而,在中国,水能、风能等清洁能源,大多分布在西部偏远地区。如何将它们进行长距离输送,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艰苦而执着的探索。

编辑搜图

 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 

       在电力行业耕耘50余载,李立浧主持参与了中国和世界多个第一的电力工程建设。他参加和组织建设了国内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、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、第一条±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。2009年,李立浧主持的世界第一个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产,将中国电力输送从“普铁时代”,直接提速到“高铁时代”。      

   “我的电力生涯,可以说是围绕国家需要展开,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,再转战珠江流域。”李立浧曾这样概括自己。他的技术攻关背后,是中国电力发展历历足迹,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清晰脉。

 

 

2 .奔赴黄河流域

         当了3个月送电工,就转当技术员。时光回溯到1961年,李立浧以数学满分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,他就读的专业是高电压技术。就这样,他与电力结下情缘。1968年9月,李立浧走出清华校门,怀揣着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豪情,远赴甘肃兰州,投身西北电力建设,开启了电力职业生涯。

       刚到兰州时,李立浧是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建设局送变电工程公司一名送电工,跟其他工人一起,把铁塔和电线杆立起来,再浇筑混凝土。

 

 

       西北地区缺水严重,野外作业艰辛,尤其是冬天,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二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,仍要户外作业。但这在李立浧看来,“并不是问题,扛一扛就过去了”。

       李立浧当工人是走心的。看到老工人惯用的工艺不是很好,他就琢磨怎么提高工艺和施工安全性。

       电线杆立杆时,老工人通常会选择两个吊点,把杆吊起来,吊点的位置全凭肉眼和经验。但这样总是很费力,且电线杆上容易产生裂纹。李立浧尝试通过力学计算来选取吊点位置,必要时增加吊点,巧妙解决了立杆时受力不均的情况,达到了很好的效果。工人们发现方法可行,纷纷对他竖大拇指。

       劳作一天,回到休息点,李立浧习惯在煤油灯下继续攻读。身处西北偏僻地带,当时,还没有通电照明。“我想着,学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用上的”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因为表现出色,仅仅当了3个月工人,他就被从一线工人调至技术员岗位。但说起这段经历,他仍觉受益匪浅,这让他对送电、变电、设备运输、电线架设、施工管理等了如指掌。

3.  关中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正

      1969年初,刘家峡———天水———关中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。这是中国自行设计、制造、施工建设的第一项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,李立浧参与到项目建设中。“当时很难查到国外资料,几乎全靠自己摸索。”他回忆。

      330千伏的施工是我国第一次双分裂导线施工,由于缺乏相关知识,一个月都没能架成一档线。见此情景,李立浧想到了材料力学柔索理论中的悬链线方程,经过反复计算,终于找到了最佳答案。他的巧妙设计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一个月没能完成的工作,5天内就干成了。

      后来,李立浧逐步负责起公司技术工作,成了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、副总经理。继而带领甘肃送变电公司参加我国第一个交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“全国大会战”。

 

 

4  .建设葛洲坝

        来到长江流域,组织中国直流输电“黄埔军校”

       1981年4月,长江流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合龙,即将建成。根据当时计划,这里总装机271.5万千瓦,这些电能将被并入华中电网或直接输送到上海,用来保障华中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需要。从葛洲坝到上海,路途遥远,专家认为,对于长距离电力输送,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更有优势。

         1984年2月,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建设葛洲坝———上海±5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(即“葛上直流”),计划总投资7亿元。李立浧被调至武汉的中国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,参与葛上直流筹建,并担任技术和工程负责人,主持项目技术攻关和组织工程建设。

       对中国来说,直流输电还是新事物,尚没有任何技术和工程建设经验可言,设备也悉数需要进口。在国外,许多引进项目都是“交钥匙工程”,从土建到调试、项目运营,将整个工程交给外包公司负责。但在葛上直流建设中,李立浧带领团队坚持的原则是“引进技术为我所用,在消化吸收中创新”;在设备安装、调试中均是以中方员工为主,外国专家负责技术支持。

 

 

       葛上直流工程中,换流站的阀厅使用的是国外进口钢结构房,建设完成以后,需要保持密封,注入干燥空气产生微正压,以保持室内设备清洁。类似的做法,在国内从未有过。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,每走一步都是开拓。对整个中国直流输电事业来说,葛上直流工程是学习的开端。

       结合葛上直流工程建设,李立浧组织了一系列直流培训班。培训针对不同层面的人员,持续良久。有电力系统领导干部直流培训班,包括当时水电部的有关司局领导、华东电管局和湖北省电力局局长、总工程师均参与其中;也有专门针对技术人员的,包括设备运行、系统性技术等。

      此后,葛上直流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首届鲁班奖,它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直流输电技术人才。“说它是国内直流输电的黄埔军校也不为过”,李立浧说。

 


在线咨询
企业微博
企业博客
扫一扫

扫一扫
一路一带公众号

服务热线(+86)
0851-86509955

返回顶部